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平大學醫學院部分師生西遷,組建西安臨時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隨之誕生,復經西北醫學院、西北大學醫學院、西安醫學院等母體的發展演化,1956年搬遷現址命名為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2000年隨著與西安交通大學合校,現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經幾代人接續奮斗,醫院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管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2018~2022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位居全國前列。目前,醫院已入圍國家醫學中心首批“輔導類”創建單位。
為滿足人民群眾就醫需要,實現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與均衡布局,醫院全面推進“一院多區”的發展戰略,打造“三院四區”的發展格局。“三院”包括醫院總院(西安市雁塔區)、國際陸港醫院(西安市國際港務區,在建)和東院區(西安市閻良區);“四區”包括興善寺院區、南院區、行政院區和創新港MED-X研究院。院本部編制床位2600張,現有職工6283人,其中在崗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868名。有雙聘院士7人次,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11人次,“杰青”3人次,“優青”5人次,國家衛生健康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次,“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0人次。
醫院學科設置齊全,有醫療醫技科室58個,其中醫療科室47個,醫技科室11個;外科學(泌尿外)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皮膚與性病學為教育部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3個、國家重大疾病多學科合作診療能力建設項目4個、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腦血管方向)1個;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9個、省級醫學重點學科5個、省級優勢學科7個、省級重點中醫專科1個;陜西省醫療質量控制中心14個,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專業46個;神經疾病、心血管疾病、傳染病、婦產、癌癥、精神、內分泌代謝病、重癥、血液病9個專業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獲陜西省推薦申報。
醫院注重專科和技術發展,在先進技術應用及復雜疾病的內外科治療方面形成了鮮明特色。醫工結合領域,廣泛開展磁壓榨、磁錨定、磁導航、磁懸浮、磁示蹤等5大類17種創新技術探索;世界首臺200W藍激光手術設備和國產ECMO研制成功并投入臨床使用,自主研發的人工心臟起搏器至今仍有迭代產品供應臨床。器官移植技術領域,獲批心臟移植和肺臟移植執業資格,目前已經開展肝-腎、心-腎、胰-腎等多器官聯合移植,肝移植、腎移植水平和數量達到國內先進,腎移植數量超過7000例,肝移植數量超過1400例,遺體捐獻器官來源腎臟移植3074例,遺體捐獻器官來源肝臟移植1206例,器官移植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腎臟移植關鍵技術創新和臨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施全國首例試管嬰兒親體肝移植,外科夢工場在離體器官灌注保存方面取得突破。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位居西北第一。心腦血管疾病防治領域,完成世界首例“完全可降解卵圓孔未閉封堵器植入手術”“主動脈瓣置換+右室憩室修補+Peek材料3D打印全胸骨再造術”,研發可降解心耳封堵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開展心臟不停跳下冠脈搭橋、心臟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換等多項高難度手術,并與國際水平接軌;開展微創多瓣膜置換、瓣膜置換(成形)+Bentall術+房缺修補、復合切口下瓣膜置換+冠脈搭橋等多項國內首例高難度多病種復合性心臟微創手術。感染性疾病防治與炎癥領域,制定了首部《中國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防治指南》,顯著降低了乙肝感染率。腔內微創領域,開展了國內首創藍激光在前列腺增生或膀胱腫瘤腔內微創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大幅優化微創效果。醫院大力推行多學科診療、日間診療、無痛診療、團隊診療、整體護理、精準用藥等新型服務模式。2023年門急診患者337.45萬人次,出院人數19.62萬人次,出院患者手術例數8.09萬,平均住院日5.89天。
醫院為國家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后流動站,承擔院校醫學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繼續醫學教育及覆蓋全球96個國家的來華留學生本科教育等各層次和各專業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是國家首批住院醫師及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培訓基地,涵蓋27個住培專業和7個專培專業,擁有婦產科、內科、外科3個國家重點專業基地。是教育部、衛健委聯合頒發的“國家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臨床技能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全國高校附屬醫院臨床實踐教育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國家臨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創新聯盟核心單位。有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7門,國家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寶鋼優秀教師獎3名,國家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1項,全國來華留學生MBBS項目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22年獲批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6項,省部級以上精品課程9門,省級教學名師4名,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1項。2020年,在首屆教育部及國家衛健委所屬高校附屬醫院臨床教育質量評價位居全國第13位,西北首位。
醫院以“舉國體制”打造醫療領域的“大國重器”,聚焦高水準的醫學研究轉化,圍繞健康重大需求,不斷凝練“卡脖子”和“臨門一腳”研究項目。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1個,陜西省重點實驗室4個,陜西省“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個,陜西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分中心4個,陜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陜西省國家醫學中心創新聯合體1個,西安交通大學醫學研究所(室)11個。近3年獲得各類科研項目1289項,項目經費31728.89萬元,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7項;SCI論文2114篇,高影響力文章百余篇,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文章1363篇;榮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7項,二等獎9項,華夏醫學科學技術衛生管理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項。醫院科研排名位居2022年度復旦排行榜第34位、西北第一,在《2022年度中國醫院創新轉化排行榜》綜合榜單中,醫院綜合排名全國第7位。
此外,醫院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落實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惠民政策,開發了國內首個實現就診全流程線上線下無縫融合的互聯網醫院——“智慧好醫院”。自2018年上線至今,用戶突破620萬人,為患者提供在線預約掛號、視頻問診、檢查檢驗預約、報告查詢、健康檔案查詢、藥品配送到家及在線隨訪等多種醫療和擴展服務,形成完整的在線醫療服務閉環。在疫情期間,對于疫情防控、慢性病人和復診病人的診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醫院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單位、國家衛健委“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2020年醫院黨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醫院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和醫學人“興醫強國、艱苦奮斗、精勤育人、救死扶傷”的抗戰遷陜精神和偉大的“抗疫精神”為引領,秉承“厚德、博愛、精醫、卓越”之院訓,始終以護佑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為己任,以高質量發展為契機,以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為抓手,逐步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名院。
醫院地址:
(總院)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雁塔西路。277號
(國際港務區醫院)陜西省西安市國際港務區港務大道7號。
(東院區)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前進西路與迎賓北路十字東南。
(興善寺院區)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興善寺西街。55號
(南院區)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朱雀大街88號。
電 話:029-85323112(總機)
網 址:www.dyyy.xjtu.edu.cn;www.jdyfy.com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2024年3月